过去五年,全球钻石行业经历了剧烈的周期性震荡。从2021年疫情后的需求上升,到2022-2024年反复的“衰退-复苏”循环,市场在供需失衡与结构性调整中不断寻找平衡点。面对2025年的行业前景,国际分析师与从业者提出的几个关键因素,揭示了钻石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层变革与战略转向。
一、供需重构:从“资源主导”到“价值再定义”
天然钻石的供应收缩已成定局。2022年原石供应量达到峰值后持续下滑,De Beers与Alrosa两大巨头2024年销量大幅下降,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减少至1.05-1.15亿克拉区间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零售市场需求近年来近乎停止了扩张(除疫情后短期反弹),供需两端的结构性错配倒逼行业重新定义价值逻辑。
在此背景下,上游矿商主动控制供应节奏,中游加工环节加速整合。印度苏拉特的切磨产能向培育钻石倾斜,中小企业则转向高附加值利基市场,反映出行业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效率优化”的转变。值得注意的是,供应链的地理格局也在重塑:博茨瓦纳通过Okavango公司扩大自主销售权,安哥拉提升市场份额,迪拜依托免税政策崛起为新兴分销中心。这些变化不仅重构了原石流通体系,更折射出资源国与加工国在价值链上的话语权博弈。
二、培育钻石:差异化生存与增量
培育钻石的崛起是行业无法回避的变量。麦肯锡报告显示,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销售额达70亿美元,其中40%为增量市场,证明其并未完全蚕食天然钻石份额。然而,这一数据也暴露出潜在风险:若无法与天然钻石形成明确区隔,培育钻石可能陷入价格通缩的恶性循环,沦为“时尚快消品”。
业内专家强调,培育钻石需在场景定位、技术标准、品牌叙事上建立独立价值体系。例如,通过碳中和认证强化环保属性,或与科技、艺术跨界合作打造情感溢价。这要求行业跳出“天然 vs 人造”的零和竞争思维,转而探索两者互补共生的市场生态。
三、联合营销:重建“钻石梦想”的集体行动
行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,在于消费者心智的离散化。分析师尖锐指出,全球钻石行业的年度营销投入甚至不及苹果公司单季度预算,这种集体行动困境导致“永恒象征”的文化叙事逐渐弱化。
De Beers联合Signet等零售商发起推广计划,印度成立天然钻石零售商联盟(Indra),迪拜提议的全球营销基金机制,均指向了行业协同的必要性。这种合作不仅需要资金投入,更需在文化符号重塑、年轻世代触达、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形成统一战略。例如,通过区块链技术增强供应链透明度,或以元宇宙场景创新消费体验,都可能成为重建“钻石梦想”的新路径。
结语:在不确定性中锚定长期价值
2025年的钻石行业,注定在震荡中寻找新的平衡。上游供应收缩与需求分化并存,技术变革与文化变迁交织,要求从业者从被动应对周期转向主动塑造未来。
无论是天然钻石的价值重构、培育钻石的定位创新,还是全行业的营销协同,其核心逻辑都在于:在物质稀缺性之外,重建钻石的情感稀缺性。唯有如此,这个行业才能超越短期波动,在下一个周期中续写“永恒”的商业寓言。本文经 钻石观察® 授权转载